当发小向小资发起今年第8次海底捞邀约的时候,小资忍不住问她:“没有海底捞的年代,我们都在吃啥?”
语毕,我们一起陷入了沉思。是傣妹吗?是豪客来吗?还是已经销声匿迹的哈罗哈呢……
01 / 西餐:豪客来 02 / [url=]火锅[/url]:小肥羊、傣妹
03 / 自助餐:哈罗哈
04 / 日韩料理:同堂、原田新料理
05 / [url=]奶茶[/url]:口渴了、八八酷
思索许久,感慨良多。
所以小资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这些与“启蒙”、“入门级”、“初体验”相关的餐厅,希望能让你想起那些惊艳学生时代的味觉记忆……
图源:大众点评@dpuser_6547151320
先来说说豪客来吧,小资的[url=]牛排[/url]初体验就在这里。
小时候吃过豪客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哪个同学去吃了牛排,回来必然是要在班里吹嘘一波的。
还记得第一次坐在豪客来点餐,哪知道西冷和菲力有什么区别,只好悄悄学着别人的样子,故作熟练的随便选一个,那种心情大概跟林黛玉初进大观园差不多吧。
图源:大众点评@逆境的ghost
小资自以为提前背过了“左叉右刀”和“要7分熟”就能完美避开出糗,万万没想到还是栽在了牛排上桌时的纸巾展开环节……
图源:大众点评@呼啸宝宝
那个时候不懂得肉质的好坏,只觉得用刀叉吃牛排真的好高级,裹满黑椒汁的牛排美味无比,意面和土豆泥也各有各的香!
吃完牛排还要拿满满一碗自助水果沙拉,浇上美乃滋,吃起来满心欢喜。
图源:大众点评@S
现在的豪客来依旧是家长带娃的好去处,只不过我们的角色不再是孩子,吃牛排的紧张感也早就在时光中悄然消散了。
来自内蒙的小肥羊火锅,则是全国大江南北很多人的火锅入门。
别看它现在显得有些凋敝凄凉,当年的小肥羊称得上中国餐饮的先驱,一时风头无两,人气完全不输现在的海底捞。
小资的小肥羊记忆总是跟家庭聚餐挂钩,逛完商场之后,一家人在小肥羊围炉而坐,其乐融融。
那个时候好像还不流行毛肚黄喉鹅肠脑花一类,荤菜就是纯粹的牛羊肉,在草本骨汤锅里涮烫之后鲜而不膻,很有草原风味。
后来,各类火锅品牌纷纷崛起,川渝系火锅大放异彩,小肥羊出于各种原因渐渐走向衰落。
不过[url=]南京[/url]现在还有3家小肥羊,想重温儿时回忆的小伙伴可以去打卡哦~
如果说小肥羊充满了家庭氛围,那傣妹则承包了学生时代的青葱回忆。
锅底和涮菜都很便宜的傣妹火锅简直是学生党的聚餐圣地,十几块钱的锅底,5元以下的素菜,随便点也不会心疼。
图源:大众点评@小北姐姐
跟同学一起吃傣妹的时候没有那么多规矩,没人在意毛肚是不是要7上8下,也没人会数鹅肠在锅里是不是呆够了9秒,只管把盘菜倒进锅里,煮熟了一块儿吃。
图源:综艺@沸腾吧,火锅!
年轻的学生们走进傣妹,围在一起聊聊八卦,吐吐苦水,边吃边闹,没有烦忧的少年人言笑晏晏,氛围多好。
图源:大众点评@只为与你相拥
虽然有时候吃完傣妹会拉肚子,回家八成会被妈妈痛斥,但下一次谁要是张罗着要去吃傣妹,照旧一呼百应。
所以,当年跟你一起吃傣妹的人,现在还有联系吗?
至于自助餐这一块儿,哈罗哈必须要有姓名。
南京平价自助餐鼻祖绝对属于哈罗哈,二十一世纪初,它的流行程度称得上风靡全城。
哈罗哈的服务生小哥戴着牛仔帽,非常洋气,琳琅满目的食材散发着勾人的香气,分分钟就能挑花眼~
盖帽披萨超受欢迎,其实就是在原本的披萨上加了一层酥皮盖帽,吃起来会更多一重酥香。
什么菠萝味榴莲味都不如鸡肉味好吃,丰腴的肉香搭配浓厚芝士才叫过瘾~
可惜好景不长,2012年,哈罗哈一度歇业。后来哈罗哈于2017年重出江湖,遗憾的是这次复出依旧未能掀起新的风浪。
小时候憧憬多年的哈罗哈,终究是没能等到我们长大……
哪个女孩子的少女时代没看过几部韩剧呢?
一边沉迷欧尼欧巴的颜值,一边还要馋着剧中的韩料,什么紫菜包饭、石锅拌饭,样样都带着股新鲜劲儿。
小资第一次get到爱豆同款韩料是在同堂,爽脆的辣白菜,暖透的大酱汤,咕嘟冒泡的部队锅,通通尝一遍~
长大之后,白月光欧巴换了一个又一个,再去吃韩料的时候,身边也有了新的小姐妹。
好在同堂依旧炮制着口味不变的料理,一碗热辣的海鲜汤,便又重新召回了那些东流到海的往事。
说完韩料,再来聊聊日料吧。
09年横空出世的日剧《深夜食堂》让小资对炸猪排和茶泡饭念念不忘,鱼生与清酒,寿司卷与寿喜锅,每一样都很讨人喜欢。
现在回想起来,小资的日料初体验,是在碑亭巷的原田新料理,窄窄一间小店温暖而明亮,很有深夜食堂的既视感。
(南京最早的日料店应该是古南都那古野日本料理和水之惠,但在学生时代,中高端日料真的好贵啊!)
记得第一次吃日料不敢尝试刺身,但出于好奇还是硬着头皮点了一份生拌牛肉片……
没想到吃起来意外的不错,牛肉并不全生,外层轻微的焦熟与内部的清甜嫩滑相互交织,蘸上酱汁格外鲜美~
还有特别惊艳的鹅肝寿司,烈火炙烤过的新鲜鹅肝蒸腾出一股馥郁的香味。
小心翼翼送入口中,鹅肝甘香醇美绵滑无腥,配上清爽弹牙的寿司米,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忘呀……
成为社畜之后,奶茶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从COCO一点点茶百道7分甜到喜茶奈雪,每天不重样地出现在下午茶时间。
小资已经想不起当年开在学校门口的第一家奶茶店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当年那些装在瓶瓶罐罐里的奶茶粉,甜蜜蜜地勾出我心里的馋。
要说记忆中第一个叫得上名字的奶茶品牌,那无疑是“口渴了”,最早的时候它叫“快立乐”,听着就很有精神小蓝片内味儿
一晃眼,口渴了已经开了一百多家分店,新logo是只绿色的小青蛙,呆萌可爱。
小资花了15块钱在店里买了杯草莓可乐,入口酸甜冰爽,很过瘾。
形形色色的新鲜茶饮满足了我们日渐挑剔的嘴巴,那些攥着3块钱兴高采烈去买奶茶的日子,就放在心里吧。
说到南京的老牌奶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文昌巷的八八酷?
老板娘绒姐年轻时爱拼能闯荡,97年去深圳跟台湾师傅学得了做奶茶的手艺,99年把店落在了南京老六中门口,名叫“八+八”。
樱花珍奶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受欢迎的经典口味,原叶老红茶熬煮出的茶底带着绵柔的香气,粉色的樱花珍珠软糯Q弹,每一口都是回忆的味道。
据说,当年在店里打着写作业的名号偷偷谈恋爱的情侣已经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如今再来店里喝奶茶,已经是一家三口啦。
十几岁时喜欢的一切,到了二十几岁依旧喜欢,这是件极其浪漫的事儿,不是吗~
物质不断丰裕,如今回头再看那些“初体验”餐厅,它们好像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味道。
究竟是餐厅的口味变了,还是我们变了呢?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自己心中念念不忘的启蒙餐厅,我们评论区见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