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1088|回复: 0

贷款买房,没那么容易了

[复制链接]

686

主题

1067

帖子

3万

积分

大佬

Rank: 6Rank: 6

积分
34099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发表于 2021-1-6 17: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盐财经,作者江晨舟


作者 | 江晨舟
编辑 | 何子维

最近,楼市在金融层面又迎来一层枷锁。
2020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为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

第一道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大型银行不得超过40%,中型银行不得超过27.5%,小型银行不得超过22.5%,县域农合机构不得超过17.2%,村镇银行不得超过12.5%。

第二道红线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大型银行不得超过32.5%,中型银行不得超过20%,小型银行不得超过17.5%,县域农合机构不得超过12.5%,村镇银行不得超过7.5%。
这样公开规定房地产信贷占比上限的举措,尚属首次。算上去年8月划给房企的“三条红线”,红线又多了两条,“五花大绑”的房地产融资或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监管。
这背后,究竟释放了什么重磅信号?
俗话说,房地产走势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信贷等政策。

在政策端,去年8月底出台的三道红线已经对房地产业产生了实质影响,只要负债过高,一律限制新增融资。头部房企恒大回A失败后,说明“大而不能到”的局面在房地产领域也不再通行。

如果说此前的三道红线是针对房企,那么现在新划的“两条红线”则是将“枪口”对准银行。无论是房企制造端,还是居民购房需求端,都被信贷“红线”安排得妥妥当当。

具体来看,不同银行的划分标准并不相同。所有银行按规模不同,分成了五档。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jpg
图 | 央行官网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银行规模越小,允许流入房地产的资金比例限制越严格,国有大行房地产贷款比例还可以最高到达40%,村镇银行只能最高12.5%;个人住户贷款方面,国有大行最高可到32.5%,最低的村镇银行只能是7.5%。

这样的划分方式,和去年下半年出现的房企“三道红线”,其实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随着新政出台,无论哪类银行,房地产信贷总盘子都变小了,钱能流入房地产的资金比例在锐减。

据安信证券研报数据,35家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里,踩中红线的多达10家。

图 | 安信证券研报

其中包括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大中型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
对这些银行来说,接下来不得不痛苦地控制占比,甚至减量。

研报还提出,假设平均首付比例为50%,可能拖累商品房销售金额7000亿左右。

相比2020年全年百强房企13万亿的销售额,7000亿似乎只是杯水车薪,但背后传达出的信号意义却不容低估。

对房企来说,在“两道红线”监管令下,将不得不提前结束和地方性银行的“蜜月期”,不少地方房企,很难再感受到地方银行的大力支持。

随着杠杆下降,开发商拿地也会更为谨慎,土地市场会逐步趋稳。密集又严厉的政策出台,房企行业将会加速洗牌,许多实力不足的小房企会因此消失,或被大房企吞并。

对购房者而言,个人住户贷款额度受限,势必会影响到购房者的贷款,尤其是二套房以上人群的贷款难度,几乎会翻倍,首套房和二套以上的房子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上升。这意味着投资客,很难再做到加杠杆炒房,房地产会加速从金融属性转为居住属性。

此外,由于信贷受到限制,房贷利率短期内大概率会有所回升,尤其是那些触及红线的银行。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日益老龄化,利率走低在全球都是必然趋势。

无论房贷利率怎么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获得房贷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新规一出,一时风声鹤唳。

需明确一点的是,长期来看,我国对楼市态度依然暧昧。复盘去年房地产行业状况,V型反转是主要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对全年GDP的贡献依然非常大。

图 | 2019年-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

此外,为避免冲击,“两道红线”新规其实存在2-4年的过渡期,并非立即执行。

因此,给资金源头“上锁”,并不是为了消灭房地产行业,或让房价大跌,造成系统系金融危机,而是稳杠杆,以锁住楼市风险。

这背后,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

其一,国内购房杠杆率的历史高位是2016年,一场去库存行动声势浩大,多地政府出台了楼市刺激政策,类似降首付、降二套房贷标准等措施,导致房价上涨、投资需求大增,一大批购房者主动加杠杆,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

直到2017年,调控收紧,杠杆率明显降低。但随着“抢人大战”打响,不少城市都通过放宽放开落户,破解了限购,热钱仍在大量涌入楼市。

疫情也并不能影响国人的买房投资热情。2020上半年,在个人按揭贷款没有放松的情况下,购房者再次主动加杠杆,全国购房杠杆率回升至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2016年。

其二,央行于去年4月发布了一篇题为《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的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城镇家庭户均住房拥有量达1.5套,低收入家庭加杠杆空间有限。这意味着,未来全国楼市需求总量增长空间和刺激政策的空间都非常有限。

另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20年末中国的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60%,相比2008年的18%,翻了3倍多。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正在赶超发达国家;增速之快,位居世界前列。

图 | 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的居民部门杠杆率

其三,不少地区为了让支付能力较弱的居民有上车资格,默许了“首付分期”等操作。这一现象愈发严重,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个人的杠杆率。

由于这一金额不通过按揭贷款,因此全国实际购房杠杆率还可能更高。

不仅如此,近期深圳楼市还出现了“众筹打新”,即几个人合买一套房的奇景。

种种迹象表明,收紧房地产银根,以防范金融风险,成了当务之急。

随着这一新政的出台,楼市分化现象只会愈演愈烈。

一个很好理解的逻辑是,当涉房贷款被限制,势必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信贷资金配置。基于风险考量,银行将会将有限的信贷,投放在楼市风险较低的城市。

比如一二线热点城市。由于人多地少经济好,房价涨幅远超其他城市,整体上楼市会呈现长线慢涨的情况,比如登顶内地房价第一城的深圳和受其外溢影响的东莞。

本质上,还是供求基本规律叠加政策刺激在起作用。

另一方面,人口与经济基本面羸弱的三四五线城市,比如东北、西北、西南一些人口净流出的收缩性城市,房价会呈加速下跌趋势。前几年的上涨,也主要和货币化棚改政策的刺激脱不了关系,不可持续。
图源:界面新闻

一言以蔽之,大城市深圳化、小城市鹤岗化、调控举措长沙化的趋势将会不断加剧。
去年是国内楼市由松至紧的一年。

从8月下旬出台的“三条红线”开始,盲目加杠杆、粗放扩张的时代成为过去,房企投资、开发和销售节奏均受到较大影响。

不过,影响房地产风险高低的决定性主体不只有房企,银行也是关键一环。想要真正降杠杆,只治房企不治银行必然事倍功半。

于是,针对信贷方的两条监管红线出台,就是要在金融层面戴上了“紧箍咒”。

不仅如此,临近年末,预售资金监管还愈发从紧。12月以来,昆明、株洲、唐山、成都、佛山、潍坊、珠海等近30个城市接连出手,加强预售资金监管。这些政策,让支撑房企扩张的预售制度更接近于现售,而失去了实际上的融资作用。

一系列动作,让一众房企如履薄冰。

譬如,近日多张恒大商铺“0元购”的海报在网上流传,无论是不是营销套路,背后都折射出2021年房企的艰难处境和去化压力。

在楼市下行形势中,更多的房企,则不得不通过并购等方式,低价拿地,缩减开发成本。有的还分拆其物业管理部门以求上市,以缓解现金流紧张困局。

毕竟,房地产是一个极度依赖资金和杠杆的行业,过去房企高歌猛进,资金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如果没有更多的现金流涌入,整个行业再继续往上走的势能会被大大削弱。

日前,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在2020年的年终大会上悲观表示,未来大致预计成交面积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整个行业将步入无增长时代。

其论据是一组数据。从2016年至2020年,销售面积几乎没有增长,都稳定在16亿平方米左右,虽然成交金额从14万亿达到17万亿,但这一方面是房价在涨,另一个方面是过去几年,都以三四线城市的成交结构为主,去年和今年开始,一二线的成交占比越来越高,所以才使得成交金额不断上升。
图 | 2000年-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及2020年测算结果

与此同时,房价上涨、租金下降成为去年楼市一大新特点。

以中原统计的重点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和租金指数来看,截至2020年11月, 7大重点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6%,而租金则下跌3.5%。实际上,住宅价格上涨而租金下跌的现象,在大多数城市中都普遍存在。

一个多月前,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文称: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其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