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1170|回复: 1

为什么《星际迷航》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剧

[复制链接]

582

主题

972

帖子

5万

积分

大佬

Rank: 6Rank: 6

积分
56710
发表于 2023-9-25 16: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一些观众来说,《星际迷航》就是一种改变了他们人生的神圣信仰,完全没夸张。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联合出品百神传媒(baishenchuanmei)

《星际迷航》(Star Trek)和《星球大战》(Star Wars)两个系列在国内粉丝也不算少了,今年年初公映的最新一部《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国内票房为2.64亿,在北美则刚刚冲破6亿,美元,并成为2017年北美年度票房冠军。

数字看出一些端倪,《星战》狂热程度国内还是稍逊许多;相比之下,依靠早年盗版VCD、DVD才得以补全的《星际迷航》系列,在国内则更类似某种亚文化。

但在美国,《星际迷航》则是一套堪称改变历史的神剧。有必要从头说起。

源起

《星际迷航》,有时候也叫做《星际旅行》,孕育于1965年,1966年在美国NBC电视台开播,最初是一艘科考飞船深入宇宙,探索未知领域的故事。
虽然只是科幻娱乐影视,可在角色设定、剧情发展里,有意弘扬某种道德、价值观。播出伊始仅有很少但为之入迷的追随者,三季之后停播。

非常幸运,时值家用电视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期,《星际迷航》是电视史上重播第二多的电视剧,观众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

过了几年,同样的团队推出了一个动画版,吸引了一些新的粉丝人群。

自此,这群为数不多的资深粉,成为未来几十年里「星际迷航人」(Star Treker)的种子选手,随着剧集的发展而逐渐繁荣。



被称为「星际迷航之父」的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出生于一战后的1921年,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担任B-17轰炸机飞行员,军衔少尉,并获得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及航空勋章。退役后做过客机飞行员及警察,后进入电视台进行剧本创作。

「星际迷航之父」吉恩·罗登贝瑞

年轻的吉恩·罗登贝瑞(左二)站在B-17轰炸机前留影

最初吉恩多为军警题材的「主旋律」,同时也紧贴当时现状,不忘深耕人性问题,写出了不少广受欢迎的作品。

罗登贝瑞年轻时便对航空工程学感兴趣,也曾试图创造一些科幻剧,直到《星际迷航》终获成功。



五十年来,这部剧集逐渐发展壮大,至今共有6套电视系列剧、13部公映的电影、上千本小说和漫画、数百种游戏和不计其数的粉丝作品

改变世界的《星际迷航》

说《星际迷航》是一套改编世界的神剧一点不为过。早在60、70年代,它已经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以下是《星际迷航》个创新和贡献之处:

1
全新的语言

《星际迷航》凭空发明了一种可以真实使用的人造语言-克林贡语。

这是继托尔金借《指环王》发明精灵祖语系之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二种完整的人造语言体系,其语法来自北美印第安人部落,接近于阿兹特克语系。

世界上有人真能以这种话沟通,也翻译出了《莎士比亚全集》、《圣经》等等。

而有人认为,《星球大战》里的「外星语」只是粗制滥造地把各种少数族群语言,譬如藏语剪辑拼凑成为听众听不懂的陌生语冒充而已。

人造语言及其语法是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时至今日,人造语言体系又多了新的伙伴,如HBO电视剧版《冰与火之歌》中的多斯拉克语;电影《阿凡达》中结合了印第安语、非洲、中亚以及高加索等地区语言而创造出的潘多拉星球的纳威语。

2
炫酷黑科技启发至今

《星际迷航》里面的虚构科技,有很高技术含量,这是《星球大战》无法比拟的。

《纽约时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提到:

「《星际迷航》世界里展示了很多的未来科技。与之相比,在《星球大战》的世界里的科技是不可能成立的,每个人都知道知道一点,但是没人在乎,因为整个《星际大战》系列根本不是在讲科技的事情,而是在向观众展示剧中的人物个性,他们的精神。人们不会去争论《星际大战》里第二个死星如何运作,人们只会讨论摧毁掉死星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1976年「原初」系列的主创作为贵宾被邀请参加了当时作为原型机的「进取号」航天飞机首航的重要仪式,现场军乐队演奏的音乐正是《星际旅行》的主题曲。



NASA有起码两任署长、很多宇航员就是因为它的影响入行的。

粉丝群体中,有的是科学家、大学教授,甚至以前看到过几篇传说是NASA某科学家化名写的《NASA是一面倒的〈星际迷航 〉粉》。

另外,NASA花费了大量经费,耗时多年研究剧中所提及的「曲速度」理论,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最后证明「曲速理论」不可能实现,才终告关闭研究。同期播出的《进取号》电视剧也受此影响,在2005年宣告永久结束。



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逐渐发展的手持平板电脑,3.5寸磁盘,蓝牙耳机,灵感都来源于此剧。



目前正在广为流行的VR技术,也许是「全息甲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而好玩的3D打印,也一定程度上有「复制机」的影子。

这些灵感都来自早期的《星际迷航》。



在这点上,《星球大战》完全弱势。

首先是《星球大战》本来技术含量就不怎么过硬,完全是大着胆子在天马行空。比如气势汹汹的帝国驱逐舰,其实是卢卡斯的女儿根据压扁的冰淇淋蛋筒设计的。



卢卡斯的THX确立了很多影音娱乐标准

不过,要是说《星际迷航》因为吉恩·罗登贝瑞的循循善诱,用无数个想法催生了各种科技新事物,那《星球大战》之父乔治·卢卡斯就绝对是「撸起袖子,自己来」的小能手。

身为创作奇才的他,却又在影音娱乐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影响了其他电影人,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的黑手本人了——他创立了工业光魔,并奠定了影音标准!

有个宗教叫《星际迷航》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Its five-year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宇宙,最后的边疆。
这是星舰进取号的旅程,
她的五年任务,
去探索陌生的新世界,
去寻找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
去勇敢地
航向前人未至之境。



这是《星际迷航》每一集里都会出现的一段话,每当舰长满怀深情地念出这些语句的时候,星迷们充斥全身上下的小宇宙就会涌动起来。

那种为探索未知领域而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进行不懈努力。

《星际迷航》确实影响了一些人从此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许多少数族群因为它对主流社会的影响而因此得到了尊重、平等机会、自信。



瓦肯格言IDIC:Infinite Diversity in Infinite Combinations,即「在无限组合之中的无限多元」,是整个《星际迷航》的主心骨思想。

小时候没看很懂,只是作为科幻影视来看,不理解为什么它被无数人视为一种信仰。

现在老了,回头看,开始明白,它推崇的理念,相当地自由开化。

对于部分人来说,《星际迷航》几乎是种宗教信仰,是他们的民族自信、人生指引,道德观、性别平等观、价值观、宇宙观的来源。

早期的《星际迷航》就是在描绘一个理想社会。由此,《星际迷航》在西方很多人心里有着宗教一样的神圣地位。

最初的《星球大战》只是个中世纪白武士打妖怪的故事配上一些科幻效果和东方思想包装而已,主要就是一些高端人士在争夺统治权,低下层人口参与不大。

哪怕电影里的「好人」那边,其实就是什么公主啊那些而已。电影系列一开始,就是哈里森·福特扮演的汉·索罗欠了钱,而延伸出情节的发展。



而《星际迷航》的世界却是没有金钱概念的。

剧集首播之初是上世纪60年代,《塞尔玛》发生的年代,总统需要派军人保护黑人大学生入学的年代;黑人还在争取投票权。

然后,《星际迷航》凭空出现在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里。

那虽然只是科幻娱乐影视,可是在角色设定、剧情发展里,包含了一种道德、价值观,单单头几集涉及的内容深度…种族、性别、性向、信仰平等;生命的意义……这些观点和理念让许多主流社会看傻了眼。

1
苏联人角色契可夫

《星际迷航》播出之际,正直冷战期间。而剧集里出现了一个带着浓重口音的机灵小子,一个俄罗斯人的角色,却又是个好伙伴。这也让不少美国人对苏联化解了一丝敌意,多产生了一些兴趣。



多年之后,扮演契可夫的沃尔特·凯尼格遇到一名从事对俄问题的外交官,正是因为看到电视里播出的《星际迷航》而对俄语感兴趣,因而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2
亚裔角色苏鲁光




苏鲁光是剧里的亚洲人角色,在首播时他的职位是工程师,和同事平起平坐,能文能武,这个设置一新耳目。随剧情发展,他凭能力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舰长。



亚裔角色赤膊上阵舞刀弄剑在当时的美国荧屏上也是很又突破性的场景了。不出几年,李小龙开始风靡全球

这角色让许多亚洲人,尤其二代亚洲人,有很大改变;也让很多西方人重新审核自己对其他民族的不公平态度。

这个角色的第一代演员名叫武井穂郷。武井是第一个在西方扮演不按对亚洲人的种族偏见塑造的重要角色的人,跟李小龙一样起到改变偏见作用。

演员本人是同志;剧组大部分信奉「Do your own thing」(做好自己的事情)和IDIC理念,都知道他的倾向。中晚年的他致力于为亚洲人、少数民族、LGBT争取权利。



我们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怎么说大概也难以体会这个角色对美国亚裔的振奋。

在后来的作品中扮演第二代苏鲁光的演员赵约翰,在一次访问里,他表达过作为二代亚裔对先辈演员武井的尊敬之情:

「我是1970年代美国出生的亚洲人。那年代电视里的亚洲人都是丑陋废物人设。第一次看到武井在开着一艘宇宙飞船时,那可多么激动啊!」

扮演第二代苏鲁光演员赵约翰

顺带一说,第一代苏鲁光的演员武井乔治是同志,但角色不是;第二代苏鲁光的人设是公开的同志身份,而演员赵约翰不是。另外,赵约翰后来成为首位在美国浪漫片里当主角的亚裔。



3
女黑人角色乌乎拉

乌乎拉(Uhura)是一个伟大的角色,一个黑人且是女性,却和白人男性平起平坐,颠覆性很大。这个角色在首播时是总通讯官,随剧情发展最后也成为独当一面的舰长。第一代演员妮谢尔·尼寇斯,开拍一年后曾要辞职,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亲自找到她,对她说:「这不是你个人的事。你是在告诉世界,不论你是什么人...黑人、女人...只要有能力,什么都可以干!」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她被晓以大义后留下来了,后来成为排在史波克后影响最大的角色。她所扮演的角色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不是只受欢迎,更是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路。



她是很多人的终身偶像,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是一种信仰。她的粉丝都不是一般人。随便举几个例:

电视拍摄结束后,她被邀请加入NASA,专门推广吸引黑人和女性入伍。

第一个美国女性宇航员、第一个黑人宇航员、现任和上一任NASA主管,都是她招来的。还有第一个黑人兼女性宇航员Mae Jemison也是。



有趣的是,Jemison后来也在《星际迷航》里友情客串过一个小角色,成为第一个电视里演宇航员的真宇航员。



还有另外几个宇航员都公开说过,当初是因为《星际迷航》的影响,所以才立志长大后加入这个组织的。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首席科学家也说过,他对科学最初感兴趣,也是因为《星际迷航》。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好几位真宇航员客串新版《星际迷航》,还有NASA科学家担当《星际迷航》的技术顾问。

在NASA的官网和宇航员、科学家的个人社交媒体上,隔三岔五就会出现《星际迷航》相关内容。

在《星际迷航》首播50周年庆时,官网把太空站的图标改为进取号图标——



NASA宇航员在出发前,爱穿上《星际迷航》队服拍各种《星际迷航》主题的照片。

其中一个宇航员曾穿着《星际迷航》队服在太空站干活,那时刚好遇到《星际迷航》第一代斯巴克演员去世,她拍了照片致敬。

另外一位宇航员,在太空站经过斯巴克演员家乡上空时,也进行致敬。

瓦肯举手礼,连iPhone的表情包里都有

大家都说,整个太空总署就是一波《星际迷航》脑残粉的俱乐部。

这个很大程度上是个事实,NASA都懒得避嫌,索性在官网上有一个专页说《星际迷航》的。



以前一个英文科幻迷论坛,有一个人《星球大战》迷在和一个《星际迷航》迷吵架,《星球大战》迷骂:「有本事去NASA吧!」

对方马上贴出自己的NASA员工证打脸,可见一班。

乌乎拉还影响了一个黑人小女孩的一生。当年有一个黑人小女孩看电视,然后告诉妈妈:「银幕里有个黑女耶!」妈说不奇怪,女儿答:「可是她不是在演下人!她是个宇航员!」这女孩没立志当宇航员,而是立志当个演员。她就是现在著名的多栖黑人影星乌比·戈德堡。若干年后,她拍了《修女也疯狂》等等电影电视,先后陆续拿过奥斯卡等各种影后,凑出全套大满贯。成名后,她自荐去《星际迷航》剧组求角色,只是作为道谢、纪念、报答,大小没所谓,剧组让她在《星际旅行:下一代》系列中演了一个小而关键的角色-舰长皮卡德「灵魂导师盖楠」。



在一个采访里,她自己说了来龙去脉:

「我当时只是个小孩。在那个年代,在《星际迷航》以前,如果你留意科幻片,『未来』是没有我们黑人的。然后,我第一次看到银幕上的乌乎拉时,我惊呆了,她美丽性感,她受人尊重,而她是未来人。黑人终于撑过来了.....

后来,我朋友有参与新版《星际迷航》,我对他说,我很想演!他说可以啊。过了一年,没啥事发生,没人找我,我就问他情况,他说没人相信我是认真的,影后怎么可能愿意演《星际迷航》?我说,我是认真的呀,我们现在就打电话过去找制作人好了....

我们就打电话去了,我求制片人,我很想演出一个角色,您能抽空见个面不?如果您愿意见面,我能告诉您这对我有多大的意义。

可是,他们还是很怀疑我。我就解释了这片对我的影响等等,所以我想做一些回报...然后他说,噢,你竟然是认真的?那....那好吧!」



如果有留意,两套她有出现的电影版《星际旅行VII:斗转星移》和《星际旅行10:复仇女神》(Star Trek: Nemesis)里,连名字都没出现。这是因为她是免费或只收取低于演员工会的某些规定的报酬,所以不能正式出她的名字。



好多好多年后,乌乎拉被邀请去白宫。以前一直传说,奥巴玛童年的暗恋对象是她。她直接问总统有没有这回事,总统很尴尬地承认了

4
惊世骇俗的世纪之吻



「原初」系列中有一幕,黑女乌乎拉和白人舰长柯克来了个湿吻,这幕被称为跨种族银幕第一吻(其实不是但普遍认为是),影响深远。在维基百科里,这吻本身是单列的一项,独立于《星际迷航》其他条目。那是1968年,NBC在同年初,另一套作品里出现黑人碰到了一个白人的手,出现很多麻烦,所以当时很担心这一幕。他们曾经考虑,改为瓦肯人和女黑人接吻,由于那是外星人,感觉争议没那么大。可是,演队长那演员很坚持,认为必须传播这信息。(夏大雷好样的!)



NBC心里没谱世界是否能接受,计划拍两版,一有吻一没吻,准备事后才慢慢考虑播哪版。两演员拍摄时,却故意把没吻版演砸,导致导演没选择,只好播有吻版。很多人把它和登月并列为人类文明一大步的性质,另一些人把播映的那刹那评为全世界停了、脑袋空了、脑袋处理不了这情景、不知该怎反应的那种「世界停顿时」之一。不少美国人回忆,看到时嘴巴张开看傻眼了,白人和黑人湿吻?不是看错了吧?这世界怎么了?道德沦亡啊.... 颠覆了整个宇宙观道德是非观。《女子监狱》有一段设置在现代的对话...「那时大家还以为世界末日了呢!」...能看出那剧当年对西方的震撼。



这剧的价值在于一夜间挑战、颠覆了许多人从小根深蒂固的思维。它并没讲道理,就是简单粗暴地呈现出来,黑女、黄人、白人一起工作,看实力不看肤色;黑白男女接吻;没有道理,我们就爱这样拍。这迫使很多人,在震惊后开始重新思考,然后集体开窍:以前的思维...是不是...好像感觉不太对耶....怎么说都不太合理嘛....怎么会这样....所以,许多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是因为看这部剧而在那时建立或者砍掉重练的。很多人都因此被引发了自己脑袋里的沉思,最后结论:其实…说起来…这好像也没啥毛病啊??!尘埃落定...到现在,许多跨种族婚姻者仍把这两个演员视为本尊,同志视为偶像(虽然这和同志无关,但同样为「不为世人接受的爱情」性质,所以这对同志界是很大的激励;地位唯次于《绿野仙踪》的桃丽丝)。

5
最受欢迎的角色——史波克

在《星际迷航》价值观里,别说黄人黑人女人,连外星人都享受平等机会。史波克角色的人物设定——有文化、讲道理、不歧视、公道、义气、精通武术可是讨厌暴力、吃素——也影响了很多人。



作为一个半人半瓦肯,从小接受逻辑至上的瓦肯教育长大的混血,他的身份和内心中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挣扎又有了新的意义。也时常出现充满趣味的瞬间。



因而,又成了众多科学爱好者粉丝所追捧的对象。在NASA的火箭发射现场,工作人员是带着瓦肯人Spock的尖耳朵在迎接关键时刻的。



当时驻守太空站的欧航局意大利宇航员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经过他家乡时对他致敬。注意她穿着星际迷航队服,显然她本来就有带上太空穿。



可以想象,在那个黑人不能投票(1966年首播时刚刚通过)、黑人上大学需要美国总统发兵护送、亚洲人自认只配开饭馆洗衣服的年代,二代亚洲人或奥巴玛、影后乌比·戈德堡这些黑人来说,不只是白人认为歧视天经地义的问题,少数族群也有问题。

许多黑人、亚洲人从小被教育夹着尾巴做人、认命,世界就是这样的。然后突然有天这剧出现,它说,凭什么是这样?凭什么黑人、黄人不能平起平坐?别说平起平坐,当宇宙舰长都行!而且这不是恩赐,是理所当然;舰长大声宣布:「颜色种族没区别!」——这是何等的震撼呀!

首播时,影后13岁、奥巴玛8岁、赵约翰7岁。要不是这套剧,这些总统、科学家、影后现在未必是总统、科学家、影后。

所以,如果您去对他们这族群,包括NASA里这年龄段的黑人科学家宇航员,说《星际迷航》的坏话,要不是因为IDIC,我毫不怀疑他们可能会动手揍你一顿。

多年来,参演剧集的演员们不断收到读者来信,说「感谢你让我立志成为了一名医生」、「感谢你让我立志成为了一个科学家」。

对一些观众来说,《星际迷航》就是一种改变了他们人生的神圣信仰,完全没夸张。

也许是因为对太空领域的巨大影响,《星际迷航》系列之父吉恩·罗登贝瑞及其妻子Majel,还有在老版原初系列中扮演轮机长史考蒂的詹姆斯·杜汉,均有部分骨灰通过火箭被发射至太空,永远留在了浩瀚星空之中。
晚上酒喝多了睡不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2

主题

972

帖子

5万

积分

大佬

Rank: 6Rank: 6

积分
56710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17: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一篇

为什么《星际迷航》在西方很多人心里有着宗教一样的神地位?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21/17/59524330_893686529.shtml
晚上酒喝多了睡不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