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查看: 1239|回复: 0

如何评价大众全新电动车 ID.3(ID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 0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众的ID.4与ID.6系列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目前南北大众的这四款纯电车型,销量表现不算很理想,不过大众ID家族走量潜质最大的,还是在欧洲市场仅次于特斯拉的ID.3。就在几天前,ID.3通过上汽大众正式引入国内,15.99-17.39万元的定价,把大众ID家族的入门门槛又下拉了一截。
ID.3的定价到底贵不贵?它进入的是怎样的市场?面对的竞品都有谁?这款在欧洲已经获得成功的新时代电动小车,能不能提振大众ID家族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详尽的数据和对比之中。
ID.3贵不贵,先看看高尔夫
ID.3刚发布的时候,大家普遍把它看成了电动时代的高尔夫,两款车的尺寸、体量也确实很接近。所以想看懂ID.3,有必要先看看它和高尔夫之间,有怎样的差别。
车长、车宽两项参数,ID.3和高尔夫非常接近,但是两款车的车身高度和轴距出现了明显差异,尤其是轴距——ID.3比高尔夫多了130mm左右,这是电动车型的典型特性,摆脱了发动机、变速箱的掣肘,可以在有限尺寸内实现更大的使用空间。
而高出来将近100mm的车身,自然是因为布置在底盘下方的电池组导致的,为了保证充裕的头部空间,同类车型中,基于电动平台的车型普遍都会更高一些。
▲大众ID.3
大众高尔夫
虽然轴距明显增加,但ID.3的乘坐空间相比高尔夫却并没有明显提升,和其它品牌一些基于纯电平台的车型相比,大众MEB平台车型在空间方面,都没实现颠覆性的提升。
ID.3起售价15.99万,比12.98万起售的高尔夫贵了不少,但在动力性能层面,ID.3起码达到了高尔夫1.4T版的水平,而高尔夫1.4T版的起售价为14.88万,考虑到高尔夫要额外交1万多元的购置税,因此同等动力性能版本的ID.3和高尔夫,在不计优惠的前提下,购置成本其实是基本持平的。
再把具体的功能配置拉出来,两款车谁更厚道就一目了然了,ID系列全系后轮鼓刹的槽点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实际上ID.3在车轮这一部位上的成本,还真不比竞品或同类产品要低,比如它从起步就配备了18英寸轮毂,高配更少达到了20英寸,而同等尺寸的高尔夫,则只有在GTI版本上才达到18英寸。安全配置层面,ID.3主动刹车的门槛比高尔夫更低,而高尔夫全系都需要选装的L2级驾驶辅助,ID.3则实现了标配,除此之外,ID.3还比高尔夫多了全景天窗和方向盘加热。
高尔夫的配置优势并不多,最值得一提的是相比ID.3多了后排出风口,这是ID.3的一个比较大的配置短板。
整体看下来,ID.3标配的L2级驾驶辅助无疑是最具含金量的,高尔夫只有16.58万的顶配才支持选装,虽然5000元的选装价格不算贵,但综合来看性价比的话,ID.3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那么和同级别的电动车相比,ID.3算不算厚道呢?
大众ID.3的竞品都有谁?
在纯电动市场,大众ID.3的直接竞品并不多,因为定价15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型,大多都是三厢轿车或SUV,而像ID.3这种类似两厢结构的电动小车,价格区间普遍都在15万、甚至10万元以内

把价位、尺寸、车身形式等因素都考虑在内,ID.3目前在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可以说基本找不到直接竞品。当然,如果把条件放宽一些,那么10-20万元区间的很多电动车型,都可以看作ID.3的间接竞品。
在这个区间,广汽埃安的AION S是销量最高的电动车型之一,但它的目标客户主要集中在网约车市场,而且销量的区域分布过于依赖广东本土,在普通家用市场的影响力反而并不强,相比之下,车身小一些、但空间更大的AION Y,则是一款更适合家用、且属性和ID.3更接近的车型。造型明显借鉴甲壳虫的欧拉好猫,自然也是ID.3的一个竞争对手,它在9月份的上险量达到了4980辆,在电动市场中已经算相当出彩。
别克微蓝6 EV应该是合资阵营中定位与ID.3最接近的一款车,但微蓝6并非基于纯电平台打造,轴距比ID.3短105mm,车身却比ID.3长了近400mm,从这点可以看出微蓝6的造型比例非常“传统”,并没有电动汽车典型的长轴距短车身的特征。
在B站看ID.3相关视频时,出现了很多“对标海豚”的弹幕,提这个说法的网友,很可能并不知道ID.3在国外上市远早于海豚的事实,但这些弹幕还是反映出一个问题:ID.3的上市让很多人想起了海豚,在现实市场上,也肯定会有不少人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从售价来看,小鹏P5的主销版本和ID.3有着很高的重合度,所以虽然P5车身已经跨入了中型车的级别,我还是忍不住把它也纳入到了对比中。以上这些车型里,空间最大的无疑是AION Y和小鹏P5,但它的车长、车宽都比ID.3、好猫、海豚等车型要大不少,对于只想买代步小车的消费者,这种空间优势可能反而是鸡肋。所以从体型、风格和定位出发,和大众ID.3竞争关系最近的,应该是欧拉好猫比亚迪海豚这两款车。性能、续航、功能、配置全面对比:大众ID.3到底有没有诚意?
在尚不成熟的电动市场,大众ID.3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直接竞品,但是通过和一系列间接竞品的对比,我们还是能看出这款车的性价比和竞争力,到底怎么样。
性能&续航:
大众没有公布ID.3的官方0-100km/h加速成绩,不过这点也不太重要,10-20万元价位的电动汽车,普遍都是采用单电机的两驱车型,基本没有动辄5秒内破百的加速机器,但也能基本实现8秒左右破百,加上电动车型无延迟的动力响应,可以轻松满足日常使用的场景。
相比动力,续航里程显然是更重要的参数。ID.3目前全系都只有一个NEDC工况430公里的续航版本,而同价位、甚至更便宜的自主品牌车型,普遍都有NEDC 500公里、甚至600公里以上的版本,当然也存在比亚迪海豚、别克微蓝6这种续航还不及ID.3的车型。
而ID.3的430公里续航里程对于日常代步绰绰有余,但如果是中远途出行就会捉襟见肘,因此考虑ID.3之前,首先要明确这方面的需求。
海豚顶配版售价12.18万、好猫顶配售价14.39万,大众ID.3入门版相比这两款车型,分别有4万和近2万元的价差。另外从14.46万开始,就能买到AION Y的600公里续航版本,单看电机功率和续航里程,大众ID.3明显比自主阵营的相似车型要贵不少。
不过作为同级别唯一的合资对手,在性能和续航上跟ID.3基本打平的别克微蓝6,价格区间基本比前者贵了2万元左右。
主被动安全配置对比:安全性层面,6气囊、主动刹车和L2级驾驶辅助这三大项配置,ID.3直接从入门版就拉满了,AION Y配齐的价格门槛是13.96万,比亚迪海豚是12.18万的顶配车型配备了主动刹车和L2级驾驶辅助,别克微蓝6 EV则全系都缺失了L2级驾驶辅助。
对比之下,欧拉好猫是安全性配置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车,AION Y和海豚的低价格门槛依然延续了一定优势,而微蓝6 EV就明显不及ID.3了。
舒适性配置对比:
很多人或许没想到,在10-20万元区间的电动车市场,后独立悬架也会成为一个稀缺配置,6款车型里,除了ID.3和微蓝6 EV这两款合资车型,其余4款自主品牌的纯电车型,不论级别、尺寸大小,全都采用了非独立结构的后悬架
方向盘加热、主驾驶的腰部支撑调节,也是ID.3的独有配置,但是都局限在了17.39万的顶配上,座椅通风和后排出风口这两项是ID.3的短板,不过比亚迪海豚和欧拉好猫也都没有这些配置。
AION Y明显是舒适类配置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海豚虽然整体售价区间最低,但全系都没有座椅加热。小鹏P5的配置很全面,但座椅加热和通风都局限在22.39万的顶配,就显得有些诚意不足了。
便捷/科技类配置对比:
ID.3作为纯电平台的车型没有配备手机无线充电,着实让我有些意外,但更出乎意料的是,除了ID.3之外,其余5款电动车型的方向盘都不支持伸缩调节。如果对驾驶坐姿比较敏感的话,这项功能的缺失,就足以否决一款车型了。而在提升科技氛围的层面,多色氛围灯也成为了ID.3的独有配置,不过这点属于锦上添花,并不是影响购车的决定性因素。
其它方面,各款车型的表现就基本都体现在整体定价的差异上,没有什么明显的配置优势或短板。
整体而言,大众ID.3的整体性价比,已经有超越自家燃油车的趋势,但是它跟具有竞争关系的自主品牌电动车相比,续航和功能配置相当的情况下,ID.3的整体价位还是明显高出一截,不过ID.3的后独立悬架和方向盘四向调节,在电动市场缺失严重,ID.3算是弥补了市场的一个短板。
对ID.4、ID.6无感的人,可能会很喜欢ID.3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平台、同一套设计风格,大众ID家族在同一拨人眼中的形象,应该也是基本统一的。但是从我个人来讲,ID.4和ID.6系列放到中国市场可有可无,但是ID.3到来的意义,甚至可以称为难以替代。
主要原因有3点:
1、造型更协调、更有未来感。
电动时代座舱前移的理念,在ID.3上体现得更加明显,A柱出现了类似MPV的小三角窗,配合长轴距、短车身的比例,外观显得协调而灵动,同时又兼顾了内部空间;
2、小车定位更符合日常代步需求,可以弥补续航不佳的软肋。
大众一直宣称ID系列续航里程比竞品更“实在”,但是和标称动辄600、700公里的竞品相比,ID系列在续航上依然是一个短板,而ID.3最长只有430公里的NEDC续航,但实际上对于日常代步来说,已经绰绰有余,适合一大一小两台车油电搭配——中远途出行时,由较大的燃油车来承担;
3、价格更低。
因为续航里程和官方充电网络都不算突出,对于家庭主力用车的任务,大众ID.4和ID.6系列其实都不能非常好的胜任,而20万+售价的负担,对于需要第二辆车的家庭也较为沉重,同时对于预算充足的家庭,其实更倾向于选择特斯拉、蔚来、极氪等形象更高端、新潮的品牌。在这样的情况下,ID.3起售不到16万的价格,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以上是以我个人角度出发的分析,有一定局限性,但有类似想法的潜在客户,或许也不少,所以不管是否看好ID.4和ID.6系列的前景,我们都不妨对ID.3期待一下。
当然,ID.3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如今在很多人眼里,大众这样的传统巨头在电动时代并没有多少品牌光环的加持,小鹏P7、比亚迪汉等车型的崛起,证明了高预算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电动车的接受程度,而在这背后,正是传统合资品牌在号召力层面的下滑。
而如果抛开品牌因素,单纯拼产品力和性价比的话,ID.3想要在中国实现类似欧洲市场的成功,或许还是要好好努力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